时间是一种幻觉

新媒体艺术展览

展览总监:田力

19到20世纪,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,哲学家亨利.柏格森发表了《时间与自由意志》、《绵延性与时间性》,探讨意识状态和时间的关系;上个世纪,法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吉尔•德勒兹从电影、空间、运动的角度去剖析时间;现代电影心理学提出“时间知觉”的概念并围绕其进行相关学术研究。随着新媒体艺术的发展,它为我们探讨人与时间和空间的关系、人与物的关系、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不同的视野。作为构成创作认知的基本前提,我们在交叉媒体首次创作展中提出“时间是一种幻觉”这一基于时间概念衍生出的文化主题,在本次展览中与大家共同探讨。

古希腊人注重无限循环,以期达到对永恒和不朽的追求。他们认为时间是在本质世界中的永恒运动,是一种引起产生和终结的纯粹物理存在。而从《梨俱吠陀》之类的东方著作中可以看出,运动和变化从来不是古代印度人关心的首要问题,在他们的宇宙观中,时间虽然有意义,却没有力量。在古代中国,关于时间的循环观也一直存在。比如以60年为一甲子、循环不已的干支纪年,还有“分久必合,合久必分”的政治循环观。“循环”实际上是一种时间和历史观念的消解。

在西方,哲学和宗教的发展逼迫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时间的概念。正如罗素所说:无中生有的创造,对于希腊哲学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。在《旧约》里,“无中生有“的创世作为时间的起点,开启了充满不确定性的时间的洪流。而《新约》里,造物主的普世意义借神子的诞生、受难使人类获得解脱之道。随着这种文化的扩张,西方世界的时间开始围绕着耶稣为基点,以世界史的视野覆盖了地方史和特殊主义,共同等待着未至的审判。于是,时间开始成为了线性的过程,并被宣告终将在线性的终点后消失,由另外一种超越时空的体验取代。

在现存的线性世界中,由于14世纪后计时技术的进步,人们逐渐摆脱自然也可知晓时间信息;19世纪火车时刻表的编撰促使不同地区统一时间的需求空前强烈。工业时代,人工世界的时间体制被独立出来,成为一个异在的力量。现代人极易被线性时间所绑架,陷于十分矛盾且空虚繁忙的境地。

基于以上认识,采取类似“向死而生”的态度,我们将视角置于时间消失之后,反观当下的时间为一种非真实的幻觉,尝试在时间经验的捆锁去探知永恒,思索如何超越线性的维度,并获得超越时间维度的经历。《净化》和《日常》这两件作品以立足线性的角度呈现出类似循环观的周期性,用自限的手法和自然媒材提供不同的审视时间的方式。《监视器》、《鱼缸》用非线性的时间落点,尝试打破时间的维度,在受多维限制的本体意识中建构一个超验的体验。